省级学会
  • 第十三届中小学数学创新应用科普活动落幕 4月20日,随着第八个世界创意和创新日的临近,第十三届中小学数学创新应用科普活动在全国26个城市同步拉开帷幕,并完成了能力拓展竞技展示环节。作为全国青少年数学创新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由全国青少年数学创新系列活动组委会、数学周报社、科普中国数学创新科普号等单位联合主办,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辽宁省数学会等单位承办,4万余名中小学师生积极参与。 活动由“创新探索体验挑战”与“能力拓展竞技展示”两个环节组成,均以纸笔答题科普活动的形式呈现。活动中,选手们面对的是一系列灵活创新、贴合实际、紧跟时代步伐的数学创新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考验选手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要求他们跳出传统解题套路,通过独立思考与解答,深度体验数学创新问题“理、美、智、趣、用”的独特价值。为了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本届活动在传统考查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通过AI等科普阅读进行科学素养的考查,使活动更具时代感和前瞻性。 活动中,选手们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出色的创新思维,角逐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得省级一、二等奖的选手将有机会申报参与2025年8月2日至7日在沈阳农业大学举办的第十三届青少年数学创新营活动。活动结束后,参与学校纷纷反馈,本次活动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帮助他们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积极转变。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思考空间和竞技展示舞台。同时,活动也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在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与实践方面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平台,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活动的科普功能,2025年科技周期间还将举行2025第三届数学创新嘉年华活动。届时,将对往届中小学数学创新应用优秀资源进行开发,制作成数学创新科普体验短视频,并通过科普中国数学创新科普号等媒介进行公益传播。这一举措将积极构建“数学创新”网络科普打卡地,进一步推动数学创新理念的普及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魅力和价值。 第十三届中小学数学创新应用科普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数学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平台,也为推动数学创新教育和数学科普的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数学创新应用科普活动将更加精彩,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阳光家园支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月16日,在第 31 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围绕 “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主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阳光家园支队联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头颈肿瘤内科走进锦州市古塔区敬三小学,为 40 余名女教职工开展乳腺癌预防筛查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活动现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鑫教授围绕乳腺癌的预防知识、早期症状、高危因素等核心内容开展专题讲座。结合临床案例解读了乳腺自检方法、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帮助女教职工们建立科学的防癌观念。讲座后,不少教师表示,对乳腺癌防治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未来将更注重日常健康管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滨医生为女教职工进行超声检查。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耐心细致地操作仪器,详细记录每位受检者的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通过此次筛查,不仅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隐患,也让女教职工感受到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健康咨询专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杨医生针对大家在乳腺健康方面的疑问,提供一对一的解答与个性化健康建议。从饮食调节到情绪管理,从疾病预防到康复指导,为女教职工们排忧解难,现场互动热烈,好评如潮。 此次活动将肿瘤防治科普与精准筛查服务相结合,走进校园关爱女性教职工健康,是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未来,服务队将持续发挥学术与资源优势,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和公益服务活动,推动科学防癌理念深入人心,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此次乳腺癌预防筛查义诊活动,不仅为锦州市敬三小学女教职工送去健康关怀,更以点带面,为全社会营造了科学防癌的良好氛围,让健康生活理念惠及更多人群。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举办健康关爱活动 4月19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健康科普支队一行8名医护人员携手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第一小学,来到铁西区保利心语花园社区为50余名老年人进行了心内科咨询及健康关爱活动。 活动现场设立心内科慢性病咨询台,专业医护人员为居民答疑解惑,同时提供免费血压、血糖监测服务。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凯明作“三高防治”专题讲座,为居民送上实用的健康管理小贴士,切实提升居民对慢性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第一小学副书记曹宇宁、德育主任张皓月也分别开设党史讲堂与幸福课堂,为社区老人及同学们带来知识与欢乐,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推动红色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让党的光辉照亮基层群众的心。 此次活动,是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健康科普支队对党建引领的深度实践,也是对医校社联合、“两邻”文化的积极探索,拉近了医院与社区、学校、家庭的距离,充分展现了党员医护人员的良好风貌,促进了医院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 第四届“主编视角下的好论文”——图书馆员学术研究专题培训结束 4月8日至9日,由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主办、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主编视角下的好论文”——图书馆员学术研究专题培训结束。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图书馆馆长杜希林出席培训开班仪式并致辞,来自全省269所图书馆的2100余名馆员参加了此次线上培训。 培训邀请《大学图书馆学报》主编陈建龙,《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初景利,《图书馆界》主编秦小燕,《图书馆论坛》副主编刘洪,《新世纪图书馆》编辑部主任刘明,超星集团图书馆项目部经理于树涵作专题报告。陈建龙等几位专家分别以《好论文三字经》《〈图书情报工作〉论文的选题分析》《学术论文的编辑视角》《期刊的变化与作者的应对》《图情论文撰写与投稿》《AI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与论文写作融合》为题从一篇优质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好论文的基本特质;撰写学术论文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期刊学术生态的变化对论文选题、发表作品产生的影响;论文选题的内涵、原则与方法;AI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术写作的融合等方面进行讲解。各位专家的报告围绕论文写作选题、写作过程、科学投稿等进行了讲授,强调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要把握逻辑思路,做到提炼新概念、阐发新观点、切入新视角、例举新举措,对馆员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进行了有效指导。 从2022年至今,“主编视角下的好论文——图书馆员学术研究专题培训”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参与总人数达万余人,成为省图书馆学会叫得响的品牌性学术活动。未来,省图书馆学会将继续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培训为依托,创新学术交流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优质的科研成果投身到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中来,为我省全面振兴新突破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图书馆力量。
  • 首届辽宁省图书馆美育工作创新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4月7日,由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与辽宁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公共图书馆分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高职院校图书馆分会以及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承办,阅途文化集团协办的首届辽宁省图书馆美育工作创新活动在线上启动,来自美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者500余人齐聚“云端”,共话图书馆美育工作发展新蓝图。 活动开幕式由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刘芳主持,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图书馆馆长杜希林,辽宁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辽宁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忠远,辽宁省图书馆学会高职院校图书馆分会主任、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王晓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专业组委员、阅途文化集团总经理明相利分别致辞。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公共图书馆分会主任、辽宁省图书馆副馆长邢军宣读了本次活动方案,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宋修见教授以《建构整体性大美育体系 推进高校美育浸润行动》为主题,作了主旨报告。 首届辽宁省图书馆美育工作创新活动,不仅是落实国家美育战略的重要举措,更彰显了图书馆在全民美育中的使命担当。未来,辽宁省各级各类图书馆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陆续开展美育作品征集、美育工作案例大赛、交流研讨与成果展示等系列美育创新活动,持续探索数智融合下的美育服务新路径,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人工智能鼻内镜微创外科专委会召开爱鼻日活动 4月9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人工智能鼻内镜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大厅组织了一场联合多学科专家团队的公益义诊活动,现场吸引200余名市民参与活动。 专委会主任委员白伟良教授及其团队为前来咨询的市民进行免费的鼻腔检查,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常见的鼻炎、鼻窦炎症状,到鼻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都一一给予专业的建议。现场还有呼吸科、普通外科、口腔科、介入科、全科医学科、眼科、神经外科、小儿呼吸科、变态反应科等科室的专家为患者解答相关疾病知识,市民纷纷驻足观看,有的还拿出自己的检查结果请现场专家诊疗。与此同时,医护人员穿梭在人群中,向市民普及鼻腔健康知识,测量血压等,此次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活动现场白伟良教授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深入浅出地讲解鼻腔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治疗鼻腔疾病。 此次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和专业的健康指导,也提高了市民对鼻腔健康的重视,增强大家预防和治疗鼻腔疾病的意识。下一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人工智能鼻内镜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将继续秉承“关爱患者,守护健康”的理念,开展更多公益活动,为广大市民的耳鼻咽喉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大家畅享清新呼吸,拥抱健康生活。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慢病筛查与防治志愿者服务队举行义诊活动 4月9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慢病筛查与防治志愿者服务队组织沈阳二四二医院15名医护人员来到沈阳市皇姑区四台子街道溪湖社区快递站,为50余名快递员开展了一场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为快递员测量血压、血糖、尿酸,详细记录数据,并根据结果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在健康咨询区,大家纷纷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从长期骑行导致的关节疼痛,到风吹日晒引发的皮肤问题,医生们都一一解答,给出专业的治疗和防护方案。同时,还为他们讲解了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比如如何在高温天气预防中暑及怎样缓解长时间久坐或骑行带来的身体疲劳等。此次义诊,医院还带来了先进的便携式检查设备进行心电图、甲状腺筛查等项目检查,让医疗资源真正普惠于民。 未来,学会将持续关注户外工作群体,不断组织公益活动,把健康和关爱送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手中 。
  • 辽宁省创意农业研究会携手社区开展农业研学活动 3月19日,沈阳市和平区长白街道幸福里社区依托“学习强国”研学驿站,与辽宁省创意农业研究会联合,到抚顺苏子生态谷开展农业研学活动。活动旨在“传承雷锋精神,探索农业新貌,争做时代先锋”,引导党员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  在农业研学活动中,研究会选派专家向大家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指导研学活动,讲解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设施温室内,红彤彤的樱桃、绿油油的蔬菜、黄橙橙的西红柿吸引了党员干部驻足观看。期间,专家耐心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此次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对农业科技的认识和农产品安全意识,也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后,研究会将广泛开展会企合作,汇集更多资源,以农业为基、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型,通过科技示范、课程设计、场景融合、数字技术应用等方式提升农业园区的教育价值与市场吸引力。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妇幼保健及遗传细胞学专委会举办“世界唐氏综合征日”科普直播活动 3月21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妇幼保健及遗传细胞学专业委员会携手沈阳市妇幼保健院及沈阳广播电视台《宝贝工作室》栏目组共同举办“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唐筛、无创、羊穿怎么选?”主题科普讲座。讲座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进行,参与人数达千余人次。 沈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李妍讲解了什么是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唐氏儿的表现以及如何进行产前检查等多个问题。直播中,通过真实案例分享,强调了孕期保健及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提醒适龄孕妇务必按时进行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直播期间,准妈妈们积极互动,踊跃提问,氛围热烈。 此次活动为准妈妈们提供了宝贵的孕期知识,未来,专委会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引导准妈妈们做好孕期保健,降低出生缺陷,科学孕育健康新生命。
  •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在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学会服务站” 3月12日,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学会服务站”在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省地球物理学会会长季东民、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兴周、研究中心主任张高等领导及专家出席仪式并开展技术交流。 揭牌仪式上,季东民会长与张高主任共同为服务站揭牌。双方通过精准对接学术资源与应用需求,着力打造区域地球物理科技创新平台。学会将选派2名高校专家入驻,与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组建联合研究团队,重点开展科研平台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深度合作。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关键问题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专家提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正处于传统方法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亟待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突破方法原理创新瓶颈。学会服务站专家桑雨教授强调,应建立“需求导向、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季东民会长做总结并明确了服务站的三项重点任务,一是聚焦地球物理前沿技术,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行业瓶颈;二是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机制,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三是实施专项课题研究,集聚高层次人才,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学会服务站”的成立构建起产学研精准对接新范式,通过靶向驱动油气勘探核心技术攻关,贯通地球物理技术“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不仅为辽河油田稳产增产注入创新动能,更通过创新关键技术筑牢辽宁省能源安全底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创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