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学会
  •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开展“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2025年辽宁省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5月13日-6月30日,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紧紧围绕“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组织全省30余所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开展了“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2025年辽宁省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分为科技讲坛、科技博览、少儿科普、朗读大赛、风采展示五大板块。 科技讲坛活动精选科技视频课程资源供社会公众观看学习,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科技博览活动精选《新时代榜样科学家》等21种科技知识相关书籍及《科学家的“原善”及其提升》等6个模块6节视频课程资源供社会公众阅读与观看,提升社会公众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少儿科普活动开通辽宁省图书馆“辽图约书”线上+少儿天地线下双向借阅平台,向全省少年儿童推荐科普图书,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为提升全省图书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活动期间省图书馆学会开展了全省公共图书馆“领读者”朗读大赛活动,共有252名馆员参与此项活动;同时,省图书馆学会面向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馆长征集工作业绩和活动照片,精心制作成风采展示视频,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此次系列活动共吸引省内图书馆工作者及社会公众1万余人次参与,提高了社会公众和图书馆工作者的科学素养,营造了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浓厚氛围,提升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
  • 2025全国科技活动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落幕 5月27日-6月24日,在2025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协主办,沈阳市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及19所中小学校共同承办的“2025‘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落幕。研究会先后组织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沈阳医学院中医药学院首任院长王杰教授等18名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走进沈阳市第九中学等19所学校,以“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数学创新漫谈到弘扬科学家精神”“航天种子‘上岸’记”“在电影里读人生”等为主题,陆续开展24场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累计线下受益群体超7000人次。 “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贯穿全年,依托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月、重要世界日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活动,深入实施,常态化管理。打造“省级学会+市级科协+区级科协/教育/民政+社区+学校”的五级联动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积极调动教师、学生参与主动性,形成科学教育优质资源有效融合,培育科普工作品牌项目,积极助力沈阳幸福教育及幸福城市建设。 今年9月,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深入开展“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积极争取科协、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专项支持,以科普宣传和人才培养为工作抓手,借助研究会在“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优势,将活动开展与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建设相结合,协同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团及研究会科技志愿服务队等专业团队,聚焦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这一主线,进一步打造科普品牌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活”起来,向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赴沈阳采油厂开展科普义诊活动 6月8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公众麻醉科普支队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团队,走进沈阳采油厂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生产一线,切实为员工健康保驾护航。此次活动吸引了120余名员工积极参与。 活动现场,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团队携手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专家,开展多学科联合科普义诊。专家们围绕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慢性疼痛、失眠防治及急救知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员工提升健康意识。此外,专家们还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义诊服务,针对个体情况给出个性化诊疗建议,详细解答用药、饮食及生活习惯等问题,引导员工树立科学防病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为一线员工提供了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更体现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的落地实践。未来,医院与企业将继续加强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职工享受到“家门口”的健康服务,共同构筑守护劳动者健康的坚实屏障。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生态赋能城市更新,美丽中国我先行——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活动走进沈阳市广全学校 6月6日,由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铁西区科学技术协会、沈阳市广全学校等单位承办的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广全学校,近300名师生参与活动。此次活动以“生态赋能城市更新,美丽中国我先行”为主题,由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副教授刘笑谊主讲。 刘笑谊巧妙运用“沉浸”式教学引导同学们感同身受,通过“讨论”式互动激发思考火花,将科学性、知识性与通俗性完美融合。身为中国科协“绿水青山的价值表达”项目负责人及“翱翔山水间”团队发起人,刘笑谊与团队成员共同分享了城市更新行动中的老旧社区改造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他们以亲身经历,向孩子们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既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更是无价的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的深刻内涵。        下一步,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围绕“数学创新漫谈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等主题,举办“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活”起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天气预报中的两大循环系统——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第七中学 6月4日,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沈阳市第七中学、沈阳市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中心承办的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第七中学卓越学校,师生共84人参与活动。此次活动以“天气预报中的两大循环系统”为主题,由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辽宁省行业首席气象专家王晓丽倾情主讲。 王晓丽从天气预报演变讲起,用生动案例与图画,剖析运行规律和机理,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类似现象,让科学知识“接地气”。她呼吁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为减缓气候变化助力,将科学认知与社会责任感相融合。此次活动让知识走出课本,让科学走进校园。沈阳市第七中学卓越学校的学生们在这场气象探索之旅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未知的勇气。 下一步,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在2025全国科技周期间,围绕“数学杂谈”“探秘机器人的身体构造”等主题,举办“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活”起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数学创新漫谈——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 6月5日,由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沈阳市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中心承办的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和平一校,师生共150余人参与活动。活动作为第三届青少年数学创新嘉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学创新漫谈”为主题,由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省数学会普及交流委员会委员雷添淇倾情主讲。 雷添淇以充满趣味的“计数”活动点燃了现场气氛,他巧妙地从衣裤搭配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数线段”的奥秘,通过联想与类比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雷添淇结合往届数创科普活动试题,如“全异数”问题与“截木条”问题,鼓励学生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模型,共同探索最优解题路径。 下一步,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在2025全国科技周期间,围绕“探秘机器人的身体构造”“揭秘天气预报”等主题,举办“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活”起来,向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心血管疾病医工融合专委会召开“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学术会议 6月10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心血管疾病医工融合专业委员会在沈阳召开2025年第一次学术会议。本次会议以“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重点探讨统计学方法在临床研究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实践与进展。来自省内相关专业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主持,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学院生物统计室主任、Journal of Biopharmaceutical Statistics副总编、Lancet杂志统计学顾问王多劳教授带来讲座。王多劳教授介绍了常见的基础统计学、高级统计学在临床试验中适用的设计与方法,并重点介绍了Win Ratio统计法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讲座内容反响十分热烈,许多老师和同学们就目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统计学相关疑难问题提问并展开讨论,多位临床医学专家参与讨论。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临床医学与统计学的跨学科交流,提升医学研究中的科学性和数据驱动决策能力,为医学科研与管理提供方法学支持。专委会今后也会邀请国内外各领域、各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临床医学研究的科学创新与成果转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足’下有爱,青春飞扬”爱足日义诊活动 5月29日,正值“全球爱足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创面修复支队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外科、创面修复中心杨立民团队,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门诊举办了“‘足’下有爱,青春飞扬”爱足日义诊活动。临近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还特别联合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李静团队为青少年儿童做健康宣教。 活动现场,由杨立民领衔的专家团队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诊疗服务。通过专业足底压力检测、慢性疼痛治疗贴膏免费发放、个性化诊疗方案制定等多项惠民举措,累计服务群众80余人次。医护人员还就足踝疾病预防、创面护理等知识为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科普宣教,获得广泛好评。本次活动得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充分展现了医疗科技工作者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宗旨。 作为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创面修复支队负责人,杨立民表示:“随着足踝疾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早期干预和科普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持续开展此类公益活动,用专业医疗服务守护群众足部健康。”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三届青少年数学创新嘉年华启幕 5月29日,第三届青少年数学创新嘉年华在辽宁省实验中学科技楼报告厅正式启动。活动由全国青少年数学创新系列活动组织委员会等联合主办,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承办,辽宁省实验中学协办,是辽宁省2025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色活动,吸引了省内近350位数学科教代表参与。 启动仪式上,辽宁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马乾凯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回顾前两届嘉年华成果,并对本届提出期望,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科技助苗行动”,为青少年搭建培养和展示数学创新才能的平台。仪式还为第十三届中小学数学创新应用科普活动优秀志愿者、获奖代表,第二届“心中有数”数学创新应用试题讲解与创作科普活动一等奖、突出贡献奖获奖者,以及2024辽宁省数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获奖者代表颁发证书,以鼓励他们在数学创新领域的积极贡献。 本届嘉年华作为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数学创新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历时近三个月,涵盖近百场品牌科普活动,包括青少年数学创新嘉年华公益科普传播、“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数学创新应用试题讲解与创作科普活动、青少年数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青少年数学创新营等。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打造一个集素质教育展示交流、科学普及实践探索以及优质创新教育资源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数学建模与人类生活及科技——2025全国科技周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第七中学 5月29日,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沈阳市第七中学承办的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第七中学,沈阳市第七中学副校长宁兴起及师生共200余人参与活动。本次活动作为第三届青少年数学创新嘉年华的组成部分,以“数学建模与人类生活及科技”为主题,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吕振环倾情主讲。 吕振环教授通过生动的视频短片和丰富的案例,从斐波那契数列到黄金分割,从建筑艺术到计算机算法,系统展示了数学的发展历程与应用价值。通过吕教授的讲授,同学们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它既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也是创造力的体现。在数学建模环节,吕教授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展示了数学模型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艺术创作、火箭发射和建筑设计等案例,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科技、艺术结合的强大力量。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点燃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向往。        下一步,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在2025全国科技周期间,围绕“航天种子‘上岸’记”“探秘机器人的身体构造”“揭秘天气预报”“越来越聪明的汽车”“生态赋能城市新生,美丽中国我先行”等主题,举办“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 “活” 起来,向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