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科协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科技工作者之家
工作专题
互动交流
×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
登 录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
新用户注册
注 册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
首页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资讯
科技工作者之家
人物风采
科技活动
科技资讯
科技专家
科技工作者建议
专题研究报告
学科产业发展报告
通知公告
更多 >
第40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绩公示
足球比分2025年度足球比分科技创新智库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第40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入围终评项目公示
巡 视 公 告
科技资讯
2025-05-14
《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印发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锚定强农惠农富农任务目标,着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5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圆满收官。数字技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全国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持续稳定增长,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信息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数字技术加速推动城乡差距缩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工作要点》部署了9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一是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包括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有序推进涉农数据资源集成共享。二是有力支撑守牢“两条底线”。包括完善粮食安全数字化支撑保障、强化防止返贫致贫网络帮扶举措。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包括促进智慧农业技术装备创新应用、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四是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包括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五是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包括推进乡村文化文物资源数字化、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供给。六是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包括持续推进农村“三务”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增强农村智慧应急管理能力。七是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包括持续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数字健康发展、持续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强化农村特殊人群信息服务保障。八是推进智慧美丽乡村建设。包括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应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效能。九是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包括加强数字乡村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完善数字乡村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多措并举培育壮大数字乡村人才队伍、营造数字乡村发展良好环境。 (作者:网轩) 来源:人民邮电报
2025-05-13
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将启动
记者12日从财政部获悉,为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25年将选择34个左右的城市开展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试点实施期两年,自实施方案批复之日起开始计算。 《通知》提到五项重点任务,包括围绕企业需求,突出转型实效;供需双向发力,强化专业供给;鼓励探索创新,加强路径引领;强化机制创新,夯实要素保障;加强经验总结,持续优化举措。 《通知》明确要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试点城市应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并重,在计算机和通信电子设备制造、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制造业重点行业中,选择具体细分领域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选取的细分行业应符合国家区域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导向,体现自身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此外,试点城市要在确定的细分行业中,选择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作为本次数字化改造的重点对象,要优先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纳入改造范围。 谈及如何扩大复制推广,《通知》指出,试点城市要选择若干基础条件好、转型效果突出、投入产出比高、可复制性强的试点企业作为转型样板,引导同行业企业“看样学样”。要促进服务商聚焦细分行业领域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高度适配细分行业中小企业转型需求的“小快轻准”数字化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总结面向细分行业的专业化转型路径,加强宣传推广。(记者 刘垠)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5-13
《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发布
近日,国家网信办公开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全面展现网络法治发展成果,深入总结网络法治工作经验,更好凝聚网络法治理念共识,着力为全面展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发展的最新实践成果打造权威品牌。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报告》是首部国家部门层面发布的网络法治综合性年度报告,既是《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的续篇,也是中国网络法治发展年度报告的开篇,对于充分展现网络法治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奋力谱写网络法治建设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报告》共5万余字,分为正文和附录。正文共7章,分别从2024年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概述、网络立法加快推进、网络执法提质增效、网络司法持续深化、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发展、涉外网络法治稳步推进、网络法治建设的形势与展望7个方面,系统梳理总结2024年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理念、成就、经验。附录以大事记的形式,收录了2024年中央和地方推进网络法治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工作。(记者 吴皓琨) 来源:光明网
2025-05-13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在京举办
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特别是带动了人形机器人的突破。记者在近日召开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会上获悉,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和国家速滑馆举办。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在发布会上表示,举办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旨在通过机器人的多种竞技赛项,集中展示、检验机器人最新成果,持续带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人工智能、大模型、光学、传感、材料等多学科的技术进步,不断促进机器人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加速机器人进入生产生活各类实际场景,推动人类和机器人和谐共生,让机器人服务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可以预想,今年比赛的短跑冠军有可能化身为首先冲入火场的消防队员,今年的足球冠军队有可能是未来生产线上协同工作的工作班子。”姜广智说。 4月19日,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成功举办,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在比赛中,不同队伍的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展示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其中,20支机器人参赛队伍中的6支队伍成功完成比赛,证明了人形机器人初步具备“与人同行”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实现“机器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但要意识到,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图景才刚刚展开,机器人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应用推广都还面临不少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全球的交流合作,加强科研、产业和用户的对接互动。记者了解到,即将举办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通过模仿人类运动形式,推动机器人机械结构优化、运动算法升级,进一步推动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 据悉,本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比赛项目将分为主体赛事和外围赛事,主体赛事侧重人形机器人技能竞技,包括竞技赛、表演赛和场景赛,共计三类、19个项目。其中,场景赛将聚焦人形机器人实际应用场景,设置工业场景、医院场景和酒店场景。工业场景包括工厂物料搬运与整理;医院场景包括药品分拣与分装;酒店场景包括迎宾与清洁服务。通过这些应用场景,展示机器人的实用技能和智能化水平。外围赛事则侧重趣味性和观众的互动性,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 北京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比赛项目,集中展示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多样性、创新性与实用性,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增添助力。(记者 邓聪) 来源:人民邮电报
2025-05-12
《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发布
4月29日,《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坚波介绍,《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包含“5+5”个一级指标和47个二级指标框架。第一个“5”是指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等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领域;第二个“5”是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基础设施、国际合作、数字安全等数字中国建设的五大发展基础。二级指标包含了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数字治理以及国际合作等领域展现代表性建设成果的指标,47个二级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协会等29家单位,其中44个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央和国家机关。 从计算结果看,整体上,以2020年为基准年,即2020年指数为100。2023年、2024年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分别为136.03、150.51,同比分别增长10.10%、10.65%。分领域看,2024年,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安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社会等5项一级指标发展指数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发展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7.55%和13.56%,数字社会、数据要素、数字安全发展指数增速也超过10%。 从单个指标看,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步扩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左右。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金额达2.63万亿元,跨境电商在“卖全球”方面潜力进一步释放。我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正在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胡坚波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发展对数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持续推进数据流通交易。下一步,将持续开展数字中国发展监测评估,实时跟进并适时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指数情况,便于社会各界对数字中国建设进展有一个动态全景式的把握。 (作者 苏德悦) 来源:人民邮电报
2025-05-08
十部门:加强无人机、无人车等推广应用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了8个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体系逐步健全;到2035年,推动交通运输和新型能源体系全面融合互动,初步建立以清洁低碳能源消费为主、科技创新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导向的交通运输用能体系等目标。 其中,《指导意见》特别提出,发展新能源航空器。推动新能源航空器应用推广,加大对新能源航空器的发展支持力度。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布局绿色航空关键技术、产品方案和安全验证等试验基地。加快推动建立新能源航空器适航审定体系和持续适航体系。 《指导意见》还提出,推动绿色低碳邮政快递发展。推广使用新能源邮政快递配送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无人机、无人车等推广应用。 (作者 那什) 来源:人民邮电报
2025-05-08
七部门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出台旨在进一步促进和规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发展热点和趋势,产品和服务加快普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规定》明确对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创新、应用生态、标准研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规定》明确了多项促进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支持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技术研究,支持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创新;鼓励依法依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鼓励通过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提高我国网络覆盖水平;建立和完善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标准体系,鼓励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鼓励、支持、引导各类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支持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典型应用宣传推广,支持相关数据依法开发利用,促进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产业发展;鼓励平等互利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根据《规定》,向境内提供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终端设备接入境内公用电信网和在境内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许可和核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宗文) 来源:人民邮电报
2025-05-08
一季度规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1.4%
记者5月6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1.4%;相关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204.5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1至2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一季度,东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676亿元,同比增长2.9%,高于全国增速1.5个百分点,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89.3%;京津冀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251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30.4%。 此外,近半数地区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一季度,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贵州共完成业务收入3439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国(扣除跨地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的83.5%。(记者 郭倩)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5-05-06
一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 同比增长10.6%
日前,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收入31479亿元,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增速由负转正。 具体而言,一季度,软件业利润总额3726亿元,同比增长11.6%;软件业务出口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 从细分领域来看,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季度,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0820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全行业收入的66.1%。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3540亿元,同比增长11.1%,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7.0%;集成电路设计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19.7%;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2482亿元,同比增长8.4%。 此外,信息安全收入增速加快。一季度,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8.6%。 从地区来看,数据显示,一季度,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同比增长10.6%、11.8%、9.9%和10.9%。东部地区占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的84.2%,京津冀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8%,长三角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记者 郭倩)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5-04-25
七部门联合部署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加速
记者4月2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并聚焦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等四个方面系统提出14项具体工作任务,以场景化、图谱化方式推进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第二大药品和医疗器械消费市场以及重要的药品研发服务贸易出口国,拥有数智化发展所需的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推进数智化转型,加速医药工业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助力我国在全球医药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 围绕下一步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两步走发展目标: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具体到2027年,《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数智化发展基础建设、数智化转型推广、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包括在智能制药设备、检测仪器和制药工业软件等领域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推动打造5个医药数智化转型卓越园区;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商等。 《实施方案》在四个方面部署了14项重点任务。一是在“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方面,加强医药工业数智产品研发应用,整合释放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改造升级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二是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方面,推广典型数智技术应用卓越场景,培育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建设数智化医药产业园区。三是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面,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质量支撑,培育创新载体,壮大服务队伍。四是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方面,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创新智慧监管新工具,研究智慧监管新方法。 余晓晖表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类主体、多个环节,需鼓励开展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品;积极打造示范标杆,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一批配套支撑要素;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开展宣贯解读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中将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国家科技项目渠道加大对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的支持;鼓励地方加强要素保障,统筹项目、融资、用地、用能等支持政策。促进交流合作,鼓励医药工业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推进全产业链数智化升级。(记者 郭倩)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末页
1
2
3
4
5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