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 2022辽宁“最美科技工作者”——顾晓薇         顾晓薇, 1971年7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她主要从事矿山资源与生态经济及露天矿床开采优化领域的研究工作。         她突破了工业固废大掺量制备装配式预制构件关键技术,研发出固废掺量最高达90%、产品成本及碳排放降低20%以上的预制构件产品,成功攻克了露天矿开采最终境界、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开采寿命及设备配置五大要素整体优化的世界性难题,使矿山整体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她率先提出生态成本内生化的矿山设计思想,首创生态化优化设计体系,并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工程示范。成果应用后减少矿山土地损毁面积30%以上、降低碳排放26%以上、生态成本30%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规模消纳大宗工业固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三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8项,国际发明专利16项,获软件著作权43项。
  • 2022辽宁“最美科技工作者”——张未卿         张未卿, 1982年1月出生。2018年他与团队成功研制“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简称大连相干光源),是我国第一台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大型用户装置,也是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是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光源,为星际中的分子光化学、水结构演化机制、能源催化相关机理、生物大分子极紫外光解离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提供技术支持。         他积极推动建设大连光源科学研究人才体系,打造了一支以青年骨干为主、具有较强实力和活力的自由电子激光工程技术队伍。他参与建设更为先进的基于超导加速器技术的高重复频率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简称大连先进光源)项目,目前已经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在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2022辽宁“最美科技工作者”——马宗义         马宗义,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团队学术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开发出结构、功能及其一体化等多个复合材料体系,突破了大型复合材料坯锭制备、自由锻造、大尺寸薄板及薄壁管轧制、薄壁异型材挤压、焊接等技术难关,相关产品在天问、嫦娥、天和、北斗、遥感、风云、高分、龙舟等关键工程获得批量应用,为深空探测、载人航天、高分辨对地观测等任务提供支持。         他带领团队开发出铝、镁、铜、钛、钢等复合材料搅拌摩擦焊工艺,攻克了铝基复合材料、超厚铜合金和铝合金等材料的焊接难题,工艺应用于我国首台高温气冷堆核燃料贮运容器制造、复兴号高铁车体制造等多项工程。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6项,发布企业标准4项。